熱門文章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維也納協議

維也納協議成功之處 
縱然維也納協議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點,亦非一無是處。整體而言,它是一個合理而具政治遠見的安排。各國皆希望防止歐洲再次受法國的軍事抬頭影響,在法國的周遭布置了一層強大的緩衝國。維持和平在維也納會議上的各代表,嘗試在戰禍連年的歐洲恢復和平及穩定。就這方面而言,會議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這個成功主要是由於建立了一個均衡的歐洲社會,從而直到克里米亞戰爭(Crimean War)(1854-56)爆發為止,歐洲在四十年間並無戰事發生。事實上,歐洲和平的維持可以從另一角度審視之——如果視第一次世界為維也納會議之後發生的另一場牽涉各大國的大戰,那麼維也納協議所提供的和平便維持了九十九年之久(除了1815-1914年間一些局部戰爭)。開啟「歐洲協調」維也納會議包含了「歐洲協調」的思想。為了免使歐洲在將來重燃戰火,各國便開始了國際合作。維也納會議創立了「四國同盟」和「會議制度」,這些都是走向「歐洲協調」的第一步。在「歐洲協調」中,歐洲各國嘗試引入某種「國際政府」的形式維持和平。這種合作形式日後成為一種範例,被國際聯盟和聯合國等借鑑。因此,維也納會議標誌著國際合作的開端。合理對待法國可以說,這個協議較凡爾賽條約為佳,因為凡爾賽條約只能維持二十年的和平,然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便發生了。強調1815年的協議內容並非僅為謀利。正確地告訴與會代表,各人齊集維也納的目的並非為了均分戰利品,而是達致一個可以給予歐洲人民以和平的協議。因此,會議並沒有對法國過份苛刻。反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均要為威廉二世一切的缺失和行為負責,因而面對極苛刻的對待。無可否認,拿破崙本需要為其肆虐式的侵略行為和破壞而負責,但內容對法國採寬宏大量的方法,結果是使歐洲在九十九年間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事。成功揭止法國擴張同時,揭制法國的安排十分成功。從那個時候開始,法國從未對歐洲和平造成巨大的威脅。各大國皆對協議感到滿意奧地利﹕恢復了其領土範圍,甚至通過1815年的協議擴張其領土。它是德意志邦聯的主席,亦幾乎控制了全個意大利。它視民族原則為畏途,因此在維也納協議中設法減低其影響力。普魯士﹕對其所得甚感滿意。它恢復了在耶拿戰役(Battle of Jena)之前的國力(該場戰役將普魯士削弱成一個二等國家)。事實,普國的國力較拿破崙戰爭前強大得多了。它取得了五分之二的撒克森,以及萊茵河諸省。俄羅斯﹕取得了大部份的波蘭,感到十分滿意。神聖同盟的設立,滿足了沙皇以宗教為基礎在歐洲建立和平的願意。英國﹕取得更多殖民地,其帝國有所擴張。它取得了具戰略意義的海軍基地(如海角殖民地、馬爾他等),這對保護和發展海外貿易、獲取更多市場和原料十分重要。成功的勢力均衡維持勢力均衡的方法十分成功。俄、魯的野心被制,因他們只分別獲得部份的波蘭和五分之二的撒克森。霍漢索倫(Hohenzollern)王朝和哈斯堡王朝的影響力互為平衡,因為普、奧皆在新成立的德意志邦聯中得一席位,所以不會出現一國獨大的局面。法國被承認為五強之一,因而歐洲的均勢得以維持。總而言之,沒有國家能逃避國際間的反對而進行侵略。

維也納協議失敗之處 忽略民族主義該協議是各大國之間的傑作,是強加於別國、違反別國意願的。這的確是不民主的。這是充滿十八世紀的精神的。該協議的主要問題在於低估了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的力量。這兩種主義因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的事業而大大發展。在維也納的代表專制的政治家,認為在君主之間隨意分割領土、交換土地及人民並非甚麼錯事。因此,所住居民的意願便往往被忽略了。種族、宗教、語言、傳統等因素被一概莫視。挪威、芬蘭、比利時等土地被條約制訂者視為討價還價的籌碼。這樣,比利時、挪威、芬蘭和波蘭被大國換來換去,甚至遭瓜分,以符合大國的利益﹔德意志和意大利則被分割成細小的國家,為奧地利和其他國家所控制。各國人民看到自己的土地被外來統治者瓜分,其反應先是失望,繼而是反叛。這引致了在1820年代、1830年、1848年、甚至整個十九世紀皆出現了風起雲湧的民族運動。忽略自由主義維也納會議蓄意打擊自由主義。按照正統主義的原則,很多反動的君主均恢復統治。他們對其人民恢復專制統治,人民的權利和自由失去保障。忽略少數民族的利益維也納會議與所有其他在戰後簽署的協議一樣,戰勝國的利益總是置於小國利益之上的。在維也納協議中,弱小國家成為了受害者,例如瑞典割讓芬蘭予俄國、比利時與荷蘭合併、倫巴底和威尼西亞割予奧地利。忽略宗教的差異與會代表亦低估了由於宗教分歧而可能產生的緊張局勢。例如,比利時(天主教)被迫與荷蘭(基督教)結合。這導致兩國人民在之後十五年不斷衝突。波蘭(天主教)置於沙俄的治下,而沙皇則是東正教會的主持人。波蘭人極端憎恨沙俄的統治。
總括而言,1848年以後,維也納協議幾已失效,十九世紀各國延綿不斷的反抗事件說明了維也納協議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