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墨索里尼能得到政權長達21之久眾所周知,墨索里尼是義大利法西斯的頭子,在二戰期間與英國所在的同盟國陣營勢不兩立。在位期間除了他使用殘暴、鐵踠和獨裁等手段,控制意大制政權外,憑甚麼因素使他能掌權長達21年之久呢?但必須留意的是,論獨裁諦造者,也只是師乘希特拉,論外交手段及軍事材能更是平庸不過!然而,英國最新的解密材料顯示,墨索里尼曾拿著英國情報部門的錢,替英國人效勞。如這關鍵消息是確實的,以上謎團就可一一解開了!
墨索里尼每週拿6萬多塊10月13日,英國《衛報》網站發表題為《被軍情五處招募:這個名字是墨索里尼--貝尼托•墨索里尼》的文章,稱“1917年,墨索里尼在英國軍情五處每週100英鎊津貼的支持下開始了政治生涯”,並“曾短暫地充當英國的特工人員”。
該文稱,劍橋大學的歷史學家彼得•馬特蘭德發現了這個秘密:“在發生十月革命的俄國退出一戰後,那時英國最不可靠的盟國就是意大利。從1917年秋季開始,每週墨索里尼就可以收到100英鎊,至少持續了一年,以確保他開展支持戰爭的活動。當時墨索里尼只有34歲,在意大利政界沒有任何職位,也不領導任何黨派。英國為何願資助墨索里尼?這事還得從當時意大利的局勢說起。
意大利面臨退出戰爭1917年,已在一戰中廝殺了3年的協約國和同盟國(一戰的兩個對立陣營。同盟國包括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等;協約國包括英國、法國、意大利和美國等)都精疲力竭,協約國一方的危機似乎更加嚴重:俄國爆發十月革命退出戰爭,英法軍隊在西線的進攻屢屢受挫,法軍甚至有士兵大規模嘩變,拒絕作戰,剛剛參戰的美國還需一段時間才能將兵力運到歐洲。
雪上加霜的是,開始是同盟國、後來加入協約國一方的意大利軍隊,1917年10月在卡波雷托慘敗,士氣極度低落。在這次戰役中,意大利的55個師被德國和奧匈帝國的16個師擊潰,意軍僅一萬人死亡,3萬人負傷,卻有29.5萬人被俘,一些被俘者甚至歡呼:“奧地利萬歲!向羅馬進發!”
在意大利國內,社會黨領導的反戰運動日趨高漲,該党要求和平和社會改革。可以設想,如果意大利民眾無心再戰,導致意大利政府退出戰爭,那麼攻入意大利東北部的25萬德國和奧匈帝國軍隊,就能開往西線與英法軍隊作戰。
墨索里尼鼓吹繼續作戰為了讓普通的意大利人繼續為協約國充當炮灰,英國需要在意大利找到能對廣大工農群眾產生影響的代理人。就這樣,墨索里尼進入了英國人的視野。
墨索里尼出身寒微,早年曾是社會黨左翼激進派,曾在街頭演說反對意大利出兵利比亞,還譴責社會黨主要領導人“背叛無產階級”。
1912年,墨索里尼擔任了米蘭《前進報》的編輯,該報是意大利社會黨的喉舌之一。他起初執行社會黨的方針,反對參加歐洲戰爭。到了1914年底,墨索里尼的立場卻變為公開支持參戰,被迫辭去《前進報》編輯一職,並被堅持反戰的意大利社會黨開除。
1915年,意大利參戰,墨索里尼走上前線,表現英勇,兩年後重傷,成為不少意大利人心目中的英雄,慰問的信件像雪片一樣飛向醫院,連意大利國王也想去探望他。
墨索里尼因傷退役後重回《意大利人民報》。據澳大利亞歷史學家理查•博斯沃思的《墨索里尼》一書介紹,在卡波雷托戰役後,墨索里尼在報紙上號召義大利人繼續作戰:“我們必須全民皆兵……對於社會黨人和其他叛國者,不應當給予他們任何尊重和仁慈。”
墨索里尼這樣攻擊社會主義事業與和平運動,又是具有相當知名度的人,顯然甚得害怕盟友退出戰爭的英國保守派的賞識。《衛報》文章稱:“英國國會議員撒母耳•霍爾爵士,當時是軍情五處在羅馬的負責人,領導在意大利的100名英國情報官員,資助墨索里尼一事獲得了霍爾爵士的批准。”
資助墨索里尼搞街頭暴力當然,英國情報機構捨得出錢,還在於墨索里尼不僅擅長在報紙上“文攻”,還能在街頭組織“武鬥”。
當時,墨索里尼曾派人去“勸說”和平示威者待在家裏別上街。馬特蘭德表示,在霍爾的檔中,他發現了給墨索里尼付款的具體細節,對於那時的一名新聞工作者而言,每週100英鎊是一大筆錢。但與英國每天花在戰爭中的400萬英鎊相比,這只是個小數目。”
此時,墨索里尼的獨裁傾向已充分暴露,他在報紙上叫嚷:“(意大利)需要一個政府,一個男人,一個既要有藝術家的微妙觸覺又有勇士的強有力雙手的男人,一個敏感而充滿意志力的男人,一個瞭解人民、熱愛人民、能引導人民,同時在必要時又能用暴力讓他們屈服的男人。”英國這樣一個民主國家的政府,就這樣支持墨索里尼用暴力手段破壞民主,並宣揚獨裁思想。
正是在英國的資助下,墨索里尼有足夠的經費一邊舞文弄墨,一邊耍狠逞兇,從而聲望日隆。1919年,他正式成立了法西斯組織,3年後奪取了全國政權。
1954年,霍爾曾在回憶錄中談到當年曾資助墨索里尼,但細節直到今天才得以大白於天下。

Encyclopedia of History............... 濃厚歷史興趣,能使人生觀、處事態度都有了方向。如果你是一個懂得判斷事非黑白的人,當中必有你想所尋的寶藏。每人都知道歷史是人創造出來,但不是每人都用心去尋找它對我們真正的幫助和背後的意思呢!其實也很困難,但凡歷史上的名人(無論是功或過),總是多面體的,祇有把時間距離拉開,我們才可能看得更真,看得更準。簡單而言,現今很多歷史學者對於某些歷史人物或事物的評價曾經相差十年或更長時間已經完全不同或改觀。常言道:「一枚硬幣兩面看....一邊是肖像,另一邊是文字--如果今天肖像裏是萬惡魔頭〝希特拉〞,那麼另一邊的文字數十年後可能已經改寫!」 這就是歷史的奧妙而它可令每個人的觀點都可不同而有所得著! 因此希望能籍這些文章,給予對歷史有興趣的朋友一些生命上的啟示................
熱門文章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應負什麼責任 引言 如今,大多數歷史學家仍議論紛紛,各持己見。討論第一次世界大戰之起因和在1914年6月28日 弗蘭茲﹒斐迪南大公被刺後的緊張的數星期中開始起了直 接作用。事件於1914年6月28日 上午9時正,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在薩拉熱窩刺殺主張吞...
-
希特拉和墨索里尼 希特勒(Hitler)與墨索里尼(Mussolini)相同之處: 當時意、德兩國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和平方案中受辱。但當時意大利的議會政府及德國的威瑪共和國均無力對此作出反抗,加上戰後經濟蕭條和社會動盪,兩國人民對政府極為不滿,墨索里尼和希特...
-
甘地生平事蹟的感想 前言 提起印度,許多人馬上就會聯想到一位苦行僧式的人,這個人剃著光頭,上身赤裸,皮膚黧黑,總是隨身攜帶著一架木制紡紗機,他一有空就紡起紗來。他走到哪里,都會引起一陣陣激動的歡呼,會有一群信徒自願跟隨著他。他就是印度獨立運動領導人、國大党領袖莫漢達斯‧卡爾姆昌...
-
本人認為無論清初統治者 ,所採取的措施是懷柔及高壓而對象不管是什麼階層的漢人, 整體評論都是失敗的,更不行可稱《治國良策》,因政策內容,很多直接和間接地使漢人的尊嚴及文化蒙羞! 政策施行之原因 / 動機 (一)清初對漢人推行懷柔政策的動機: 清初入關,清廷面對民變和南...
-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論說,是指古代中國的四種發明,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總觀而中國的四大發明即影響了兩方人對此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 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
-
引言 西周第二次分封的實質意義,除了封建宏觀性之最大目的;利用藉土地的重新分配,以求中與地方由上而下的統屬關係之建立,以謀整個政權的長久安穩以外;確有向東方拓展勢力的意義。 實 際上,西周的封建,乃是一種武裝移民與軍事佔領。西周本是一個農耕部族,根據他祇在豐鎬渭河流域一帶,故得殷...
-
引言 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意大利也許算是一個最不為人所重視的國家,它雖然在名義上與德日兩國同為軸心的成員,但在戰爭中不僅始終屈居配角的地位而且一切表現也 最為差勁。儘管如此,意大利對於戰爭的發展又非毫無影響,甚至還可以說曾經產生若干重大的作用。義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扮演的角...
-
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前言 革命的根源中,法國革命在世界歷史舞臺上較美國革命或美國革命顯得突出得多。它 比那些較早的大變動引起更多的經濟變化和社會變化,並影響了世界的更大一部分地區。法國革命不僅標志著資產階級的勝利,而且標志著以往一向蟄伏著的民眾的充分覺醒。雖然...
-
事 實上,西周的封建,乃是一種武裝移民與軍事佔領。西周本是一個農耕部族,根據他祇在豐鎬渭河流域一帶,故得殷後,如何有效地將勢力伸展到殷舊地及東方是一 重要問題。故周實行分封把近親功臣一批批分送往東方,擇定交通及軍事要衝,圈地在其相互間,並完成了一個包括黃河乃至淮水、長江北岸的廣大...
-
極權主義的興起如何影響兩次大戰間的國際形勢 定義 極權主義(totalitarianism)一詞有別於全能主義(totalism),更與絕對主義(absolutism)、專制主義(despotism)、威權主義(authoritarianism)相去甚遠,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