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乾隆在位期間-----滿清

乾隆在位期間,滿清可說是最強大的時候。 除乾隆本身材幹及可算是文武兼備外,而最主要因素是,當時滿清已經過康熙,雍正兩代七十餘年的治理,社會上出現一片繁榮的景象,再經乾隆的勵精圖治,使滿清王朝到強盛的頂點。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強大的中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話雖如此,乾隆於清朝真正是位較突出的皇帝,但不可說是好皇帝。其一是好皇帝的準則非常廣泛,他巳不能達標。其二,以歷史學家通常對他的評價,都是毁譽參半。最諷刺是清朝由乾隆開創了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而他也令清王朝因而開始從強盛走向衰敗。
因晚年乾隆好大喜功,為人重奢靡,鋪張浪費,並自稱為十全老人。他在位後期任用和坤二十年。和坤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致使這二十年間貪汚成風,政治腐敗,各地農民起義頻繁。
但無可爭辯的是,乾隆於早期和晚年於政治、社會經濟、外交各方面也有一定之改變,但始终對學術及文化有極深遠之正面影響。
編輯四庫全書
乾隆向慕風雅,精於騎射,曾先後六次下江南,遍遊名城,筆墨留于大江南北。乾隆還是一個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宮書畫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間編纂的《四庫全書》收書共3503種,79337卷,36304冊,其卷數是《永樂大典》的三倍,成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總匯。
西元1773年,乾隆帝正式下令開設四庫全書館。派了一些皇室親王和大學士擔任總裁,那些皇親國戚大多是掛個名、起監督作用的。真正擔任編纂官的都是當時一些有名的學者,像戴震、姚鼐、紀昀等人。那套叢書名稱就叫做《四庫全書》。
把中國古代常把圖書分成經、史、子、集四個大類:經部,包括歷來儒家的經典著作(像《詩經》、《論語》、《孟子》等)和研究文字音韻的書;史部,包括各種歷史、地理、傳記等書;子部,包括古代諸子百家學說和科技著作,像農學、醫學、天文、曆法、演算法、藝術等;集部,包括文學的總集和專集等。按照四大類集中貯藏起來就叫做四庫
但是不管乾隆帝的動機是怎樣,這部規模巨大的《四庫全書》到底編出來了,而且保存下來了。編纂《四庫全書》的學者們對大批圖書進行編輯、校勘、抄寫,足足花了十年工夫,到西元1782年正式完成,共收圖書三千五百零三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當時把全書抄了七部,分別貯藏在皇宮、圓明園、熱河行宮(今河北承德)、奉天、(今瀋陽)杭州、鎮江、揚州(其中三部後來在戰爭中被燒毀了)。這對後代人研究中國古代的豐富的文化遺產,畢竟是一項重大的珍貴的貢獻和遺產。這是乾隆有別於其他的重點。

"十全老人"事源於乾隆在位既長,享年又高。在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享年80歲以上的皇帝只有四人。除乾隆而外的三位皇帝是:
(1)梁武帝蕭衍,享年85歲,在位48年。但他局處一隅,三次捨身入寺,長於文學,精通音律;侯景之亂後,饑病而慘死。
(2)宋高宗趙構,享年80歲,在位36年,建都臨安(今杭州),半壁山河。
(3)元世祖忽必烈,享年81歲,在位35年。
  • 以上三位皇帝,或國偏一隅,或半壁江山,或在位不長,或國亡而死。乾隆認為都不能與他相比。乾隆還自稱“得國之正,擴土之廣,臣服之普,民庶之安”,罕與倫比。乾隆曾自我總結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詡為“十全老人”。並作《禦制十全記》,下令寫滿、漢、蒙、藏四種文體,建碑勒文。乾隆的“十全武功”是:
    十功者為:平準噶爾為二次,定回部為一次,掃金川為二次,靖臺灣為一次,降緬甸、安南各一,二次受廓爾喀降,合共為十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